娱乐知识|天鹅湖的作者是谁,天鹅湖作品简介( 四 )



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 。 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, 柴科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, 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“西欧派”的色彩 。 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, 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, 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“命运”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, 这些对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。 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:“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, 到对命运发生怀疑, 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, 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。 ” 1888年, 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:“我虽然还不很老, 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, 身体极容易疲倦, 精神不比往常 。 无论弹钢琴, 还是夜里读书, 都感到非常吃力 。 ”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, 曲中所体现出来的“与命运斗争”的主题, 或许与此有关 。

第六交响乐“悲怆”(Symphony No.6"Pathetique") B小调, (OP.74), 作于1893年 。 这部作品题献给弗拉基米尔.达维多夫,它的标题是《悲怆》, 悲怆的标题是柴可夫斯基弟弟的建议 。 柴可夫斯基曾说明:“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‘生活’ 。 ”

第七交响乐-降E大调交响乐(Symphony In E Flat Major-Symphony No.7) 。 众所周知柴可夫斯基写了6部交响乐, 其中后三部更是柴氏的代表作, 到现在还是音乐会经常演出的曲目 。 那又何来一部“第七”交响乐呢?其实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, 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。 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, 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“生命”(Zhizn)的交响乐, 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 。 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, 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, 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 。 但“生命”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, 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。

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1880年10月, 是尼古拉·鲁宾斯坦委托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创作的作品, 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 。 作品于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时, 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 。 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, 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及乐曲末段的钟、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, 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, 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。 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, 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, 还动用了大炮 。 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誊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, 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 。 序曲《一八一二年》的历史内容是:法国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, 付出了很大的代价, 才逼近莫斯科 。 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, 下令放弃莫斯科, 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 。 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, 烧掉了粮食, 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 。 拿破仑的军队由于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, 结果惨遭失败, 拿破仑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 。 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的对军队的文告:“勇敢和胜利的军队!你们终于站在帝国主义的边疆了 。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救星, 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, 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不平凡的功绩, 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惊奇, 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 。 ”

1875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《小说家》杂志发行人之托, 每月按俄罗斯的著名诗人的题诗写一首与之相适应的钢琴曲 。 于是他嘱咐男仆, 每月到时候提醒他写作, 写完一首交稿一首 。 唯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, 只好用《船歌》作为六月, 《雪橇》作为十一月, 从而写全了十二个月的十二首钢琴曲 。 1882年以套曲形式, 题名《四季》正式出版 。

推荐阅读